资讯> 正文

升级版劳动课怎么上?国家级实验区打个样!

2023-03-17 10:03:08 来源:东南网

安溪茶校初一年级同学在上户外劳动课。

东南网3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文/图)

核心提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劳动课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功能,是跨学科的融合教育。

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我省龙岩市、厦门市集美区、泉州市安溪县入选,走上劳动教育“没有考试、没有评价,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就不要”的破题之路。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让人们看到劳动课的可喜变化,更对其未来充满期待。

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第二个学期,福建各地中小学在陆续开齐劳动课之后,开始探索构建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

这并非易事——劳动课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功能,是跨学科的融合教育;劳动课主阵地虽在校园,却要让孩子们成长于天地间。

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我省龙岩市、厦门市集美区、泉州市安溪县入选,走上劳动教育“没有考试、没有评价,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就不要”的破题之路。

近两年过去,在国家级实验区里,劳动课有了哪些“提档升级”,又迎来哪些新挑战?近日,记者走进安溪县的中小学展开实地调查。

茶田里多了新农具

课堂上添了新教具

3月9日上午9点,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安溪茶校”)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一队红白相间的“运动服”穿行在葱绿色的茶园里。惊蛰过、茶脱壳,该校初一年级学生新学期的首堂户外劳动课,从感受铁观音茶树萌动、观察老树出新梢开始。

“大家看,一部分茶树已经出新梢了。”领队老师林清兰招呼同学们围上前来,指着一株茶树的叶梢说道,“等新梢长到3~5叶快要成熟,形成驻芽,顶叶达到六七成开面时,我们就采下2~4叶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面采’。”

尚未到采茶时节,同学们依然可以在茶园里劳作。不过,他们的农具不止锄头和铲子,还有卷尺和烧杯——进行完翻地、拔草、浇水等常规项目之后,他们领到了两项新任务:估算基地内生态茶园年产量多少、分析生态茶园的土壤酸碱度。

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拿着大卷尺,绕着茶园开始测量。“记录一下,这块田长约14米、宽约10米。”“几块茶园测量完面积加起来就是总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总面积。安溪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产量6.2万吨,生态茶园覆盖率达80%以上。按这样算下来……”七嘴八舌讨论过后,大家低头在记录本上唰唰唰地计算起来。

地的那头,另一组同学从茶树根部附近抓起一些土放进烧杯溶解,又拿出试纸沾了沾、甩一甩,按在酸碱度pH值对照表色卡上观察。“土壤pH值是5.5。”“那这土壤酸碱度正好呀!”几名同学感叹道。

一旁的老师点点头:“茶树喜酸,一是因为茶树是菌根植物,菌根只适合在酸性土壤中;二是茶树是嫌钙植物,在酸性土壤中钙会淋失、含量低,能促进茶树增长;三是茶树是喜铝植物,当pH值大于6时,铝含量就很少,因此茶树生长最适宜的pH值在4.5~5.5左右。”

转眼下课铃响,同学们意犹未尽。“以前上劳动课就是单纯出出汗,现在上劳动课出了汗还动了脑,非常有趣!”学生周梦婷说。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在劳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巩固;那劳动中习到的技能,能带回课堂吗?

9日下午3点半,安溪县第二十小学(以下简称“安溪二十小”)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同学们见到了几个“熟悉又陌生”的教具——藤编收纳筐。

“请同学们先分组计算出这个收纳筐的展开面积,再帮广交会编织与藤铁工艺品展区设计者一个忙——展区里有一个长150米、宽2米的展台,如果在展台两边都放满这种藤编收纳筐,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都是1.2米,我们需要摆放多少个?”

安溪二十小位于当地一个工艺产业园区域内,大部分学生家长从事家居工艺及其配套行业,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对藤铁工艺品熟悉程度尤其高。2017年,该校创办之初,学校将竹藤编工艺传承定为办学特色,以周末社团的形式开展竹藤编教学。一年后,学校开设竹藤编校本课程,编写《安溪竹藤编》教材,将藤铁工艺的专业技术引入劳动课堂,安排四、五年级学生每周两节藤编课,学习竹藤编工艺制作技能。

拥有安溪竹藤编非遗实践工作坊和传承基地的名衔,该校的劳动课很快名声在外。然而,挑战随之而来。2021年5月,安溪县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县教育局要求县域内所有中小学每一所学校要确定一个劳动教育主题、建设一处劳动教育场所、编写一套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组建一支劳动教育师资服务队伍、打造和评选一批劳动小能手,同时保证一周至少开设一课时劳动教育课。

对于安溪二十小,县教育局在“六个一”的要求上加了码:“特色劳动课怎么实现学科融合?你们试试看。”

当年12月,安溪二十小交出了一份《非遗文化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汇编》。汇编内容来自全校所有学科教师,大家将竹藤编文化知识、工艺技巧与所教学科进行融合,并且从当月开始在课堂上实践。渐渐地,同学们学会了用英文介绍家乡的非遗,学会了从各个角度描写和彩绘藤编手作,不少数学教具变成了藤编工艺品,连音乐课用的伴奏乐器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藤编沙锤。竹藤编非遗文化,在这所学校里由点及面地与更多学科相融合。

“始终思考劳动课能不能给学生开扇窗”

无论是安溪茶校“茶田里的沉浸式劳动课”,还是安溪二十小“课堂上的非遗竹藤编”,都不是安溪县升级版劳动课的最早样板。事实上,在前述“六个一”实施方案下发后,该县闻令而动的各中小学,很快出现课程同质化的情况——“六个一”都有,但也只是字面上这“六个一”。

“推进劳动教育,要摆开架势不难,难在如何重塑老师们的教学思维模式,让他们始终思考劳动课能不能给学生开扇窗。”安溪县教育局局长高志强说。

去年11月19日,县教育局亲自下场,在城厢镇经兜村举行了一场中小学生“春种秋收·晚稻开镰”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给全县中小学打了个样。

当天,来自安溪一中、凤城中学、实验小学的近200名师生走进田间,在生物、数学、地理、美术等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现场活动。下田收割、打稻、整理秸秆之外,学生们跟着安溪实小的体育教师用稻秆做小手工,跟着安溪一中的地理教师学习土壤的深作层知识,跟着凤城中学的美术教师对丰收的田野进行即时写生;劳作过程中,还逐校拉歌唱起劳动主题的歌曲号子……

这一招让校长、老师们大受启发。

“劳动课不能停留在‘出出汗’的简单体力劳作,也不能停留在体验农耕的层面,它必须针对不同年段进行内容细化,让学生们变‘初体验’为‘沉浸其中’。”安溪茶校校长李瑞章说。

“劳动课品牌有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去思考如何用潜入式‘匠心劳育’来践行非遗文化。”安溪二十小校长苏巧丽说。

不少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感受到变化。在安溪茶校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之一、福建安溪裕园茶基地有限公司,裕园茶品牌创始人林扬闻说:“学生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过来采采茶、体验一下传统制茶工序、感受一下现代制茶技术,他们会更深入地去探究不同种类茶树的相关知识。所以,这两年基地也在加大力度引进国内不同种类的茶树,并争取到农业专家更多的智力支持,来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校外劳动教育服务。”

学校的主动求变、学校和基地的“双向奔赴”,高志强相当乐见。“推动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并进,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联结渗透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我们鼓励各校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将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而这部分内容不仅将作为我们今年评选名师的赛题,也将很快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他说。

为更多学校的劳动教育树立好榜样,正在成为我省三个国家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努力方向。据了解,在厦门市集美区,52所中小学建立起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立了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制度,落实劳动教育保障制度。龙岩市的一些县级市,正在采用公、民办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劳动教育开展。

受访者们亦坦言,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没有统编的教材、没有成熟的教学样板、没有专业专职的师资、没有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抓什么、怎么抓、如何评,大家都还在摸索和尝试。

据省教育厅思政处二级调研员戴八一介绍,2020年以来,我省主要从顶层设计、课程研发、项目赋能、条件保障、监测评价等方面因地因校因生制宜,扎实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走深走实。省级财政已经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我省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目前,我省已遴选建设了3个劳动教育实验区、4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83项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初步形成“实验区+学校特色项目+实践基地”一县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

去年以来,我省成立福建省学校劳动教育发展中心和学校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承担全省学校劳动教育研究、指导、培训、服务等工作,为推进劳动教育提供专业支撑。我省还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内容,纳入市县(区)政府和学校落实劳动教育主体责任的检查考评,考评结果与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相挂钩,进一步凝聚推进劳动教育的共识与合力。

记者手记

比“在哪儿开课”更重要的事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中小学劳动教育有两个现实问题:一是缺乏劳动教育场地,二是缺少劳动教育师资。

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后,我省各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开辟劳动教育场地,就此次采访调查所见,“在哪儿开课”已不成大问题。比它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短缺的专业劳动课教师。

专业劳动课教师的必要性在哪里?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殷世东在接受采访时,以劳动课程设计举例:小学阶段劳动课目标以劳动意识的启蒙为主,开展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以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初中劳动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劳动课程内容可以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劳动实践,以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技能。各学段和年级之间必须保证劳动能力提升和劳动素养培养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避免各阶段和年级劳动课程目标错位。

教师是落实劳动课程的关键群体,从其他学科中调用教师、直接委派班主任作为劳动课教师固然是应急之举,但绝非长久之计。

一条可行路径是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完善劳动教育师资。当前,一些学校探索将校外特长教师、家长志愿者、企业工匠等资源进行集合以充实师资力量。但校外师资在专业度和配合度上与本校教师群体仍有一定差别,治本之策还是培养好本校专门、专业的劳动课教师。有专家建议,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制定劳动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专、兼职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自主进修,提倡“双学历”和一专多能,多渠道提升劳动教师专业能力。还有专家认为,可以在高校开设劳动课程教师专业,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培养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人才,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

作为国家级实验区,龙岩、集美、安溪固然承担着用更先进教育理念持续推进劳动教育职责,但我们更期待有更多创新之举涌现,让劳动教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越来越畅通,让劳动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越来越健全。

安溪茶校初一年级同学在上劳动实践课。

安溪二十小将非遗藤编技艺与美育融合。

安溪二十小同学们在上藤编劳动课。

安溪茶校同学们在茶园里劳作。

关键词:

上一篇:环球最资讯丨1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园区通过验收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