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曾经美人胚子的“豆腐西施”杨二嫂,曾被鲁迅看不起,其实她是个可怜的人 环球聚焦

2023-07-01 11:07:19 来源:个人图书馆-钰姐讲历史

读过鲁迅《故乡》,会有这样的感受:


(相关资料图)

鲁迅对昔日之友闰土与昔日之邻杨二嫂的态度截然不同,有情感对比成分。他对闰土是难以言表的心痛,对杨二嫂是瞧不起的鄙视。

有的读者,不禁要为杨二嫂鸣不平了:"先生啊,都是穷得叮当响的平头百姓,为什么要偏心,你就不能一视同仁,对"豆腐西施"好点吗?"

我想,鲁迅先生若地下有知穿越回来,定觉得很冤:"其实我也觉得她很可怜。"

1919年12月,风雪正盛、异常寒冷。鲁迅从北京冒寒赶回绍兴老家,且需赶在正月初一前搬完家。

签过房屋买卖合同的,须在当年交付完成,鲁迅不能失信于人。谁让"我"是个讲信用又没什么钱的知识分子呢。

回到家,母亲已将能带走的东西都收拾齐全了,木器大件又笨重,自然没法搬走,但需卖了换钱,再给新租寓所添置家具。

正与母亲谈话间,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一种尖利的声音传来: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我想起曹公对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又镇场"的描写。只是凤姐的放诞霸气是她能力出众的自然外显。

接下来是我们毕生难忘、经典无比又极具嘲笑与讽刺意味的画面: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她就是杨二嫂。

鲁迅"由声到形"描绘杨二嫂的出场,至此真实的杨二嫂形象便落到了实处。

毕竟2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故乡的人事怕是早已失了容颜。鲁迅终是想不起来,后来经母亲提起说是斜对门的杨二嫂。

鲁迅真不明白了:"这还是当年的"豆腐西施"吗?

是的,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多少青春被带走,多少红颜难滞留。

当美丽的当年变成了过往,谁还记得你曾经的容颜?

当年,杨二嫂是镇上活脱脱的美人胚子。

20多岁的她,面容姣好,身材玲珑。

原本骨相美、颜值高,再"擦着白粉",想必定是肤若凝脂、红粉透嫩。"颧骨也不高",在她那年纪,应该算是满满胶原蛋白的苹果肌吧。"嘴唇也不薄",说明她不是嚼人舌根、招惹是非之人。

这样的颜值放在当下,也是追求者无数。被一堆鲜花、零食等围绕,约会和表白自然也少不了。

但当时的杨二嫂怕是早已"名花有主",有了正主"杨二哥"了,所以十里八乡的只得天遥地远的跑来"买豆腐",实则为"一睹佳人芳颜"。

因而鲁迅说"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杨二嫂因此而得"豆腐西施"美名而传扬开来,想来也实至名归。

这是杨二嫂的人生巅峰。

杨二嫂"终日坐在店里",说明杨二嫂是正当踏实经营的,只因"老板娘"面容姣好,颇得众人青睐而生意红火吧。

因而鲁迅委婉的说:"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想必鲁迅对杨二嫂的人生巅峰有些许不屑与鄙视,认为她是“靠美貌卖豆腐”得来的,"以色示人,必会色衰而爱驰"。

但实际上,古往今来,颜值一直都是最有力的武器,是形象的门面,是成功的敲门砖和垫脚石。

虽说"始终颜值,陷入才华,忠于人品",但人们仅是买豆腐,何须了解其才华和人品,看看佳人岂不美哉?

当年的杨二嫂是终日坐在豆腐店、嘴唇不薄、踏实本分和难得多话的。

而20年后,杨二嫂刚一出场就吧啦吧啦的说了6段话,颠覆鲁迅及读者的内心:“要不要这样哦?”

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杨二嫂一出场就是尖利的怪声,满含恣意的嘲弄与刻薄。别呀,你不要一来就吓人呀。

②、"不识识么?我还抱过你咧!",杨二嫂讨好似的套近乎,暗示着贪小便宜前奏。别呀,你这是哪招?"我"有点看不懂,"我"那时小,记不得。

③、"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极尽嘲讽与责备,透出为人的尖酸与刻薄。"我"内心:别呀,莫要讽刺我了,我还在挣扎边沿。

④、"那么,我跟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杨二嫂正式开启贪小便宜模式,点明此行目的。

别呀,"我"还需卖了,再添置家具呀。

⑤、"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为了能顺利获取物资,杨二嫂也是煞费苦心,编些莫须有的"阔气"。

呵,你不要挖苦"我","我"要那么"阔气","我"还费这劳什子精力作甚?全送你得了。

⑥、"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豪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我"好不容易在她语间插入一句话,还未说完,就得到杨二嫂评价"愈有钱,愈不放松"。

很显然,杨二嫂尖刻的讽刺占了对话上风,"我"败下阵来,只得"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与杨二嫂比起来,"我"的"我并没有阔,我须卖了这些,再去……",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这还是当年那个不爱说话的杨二嫂吗?

《故乡》鲁迅对杨二嫂与闰土是有对比的。

当年,杨二嫂终日坐着、不爱说话,闰土活泼灵动、滔滔不绝;

如今,杨二嫂每日必来、絮絮叨叨,闰土麻木迟钝,吞吞吐吐。

杨二嫂由过去的"静"变到如今的"动",闰土由过去的"动"变现在的"静"。很显然,鲁迅看不起杨二嫂的"动",而欣赏闰土的"动"。

埃里克.霍弗说过,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

而杨二嫂话语尖刻则是她内心虚弱与缺失的外显。所以,杨二嫂是个内心缺失的可怜人。

自鲁迅家收拾行李以来,杨二嫂每日必来报到人,因为有东西可以顺走,能满足她贪小便宜的虚荣内心。

她在因当日未得到大件木器而愤愤不平,在离开时便顺走母亲的一副手套。这"顺手牵羊"的手法还真是没谁。

她某次在灰堆里,掏出了10多个碗碟,说是闰土拿来埋灰堆的,以便运灰时一同搬走。因此她把喂鸡笼也顺走了。

文中是这样写她的:

"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其实,那碗碟正是杨二嫂埋灰堆里的。

人的一生中,总有辉煌的黄金年龄段。

杨二嫂的辉煌时刻是20年前。那时的她,有西施般的美丽容颜,有买卖很好的豆腐店,且终日坐着即可谋生,可算有颜、有钱、有闲。

虽然富裕比不上鲁迅家,但和终日操劳的底层闰土比起来,她算是优越的了。而且她家就住在鲁迅家斜对门,能在镇上生活的人,想必也不差。

然而,以色示人,终究色衰而爱驰。

繁华褪尽,染指流年。随着时光飞逝,杨二嫂脸上逐渐失去光华。也许岁月嫉妒她,才刻意在她脸上留下痕迹。终是美人迟暮了。

豆腐西施神话已然过去,豆腐店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

豆腐店门可罗雀,杨二嫂百无聊赖的坐着。街上行人如织,但都不到她店来买豆腐。看着别的豆腐店生意火爆,这让她很是气愤。

于是,她咬咬牙,恨恨的拿起刀,迅速有力的切了一块豆腐,愤愤的说:"都是些没良心的忘恩负义的家伙,怎么还没来买豆腐啦?……"

杨二嫂眼瞅着生意下滑,终日里心情烦躁、抱怨嘟囔,久而久之,嘴唇越来越薄,颧骨越来越高,完全变成了一副不招人喜欢的刻薄相。

都说相由心生,此话不假。面相和心情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人们望而生畏,更不愿去她店里了,豆腐店"关张大吉"。

杨二嫂也因此落得个到处顺手牵羊、爱贪小便宜的毛病,以维系日常生活之需。

杨二嫂美人迟暮的悲哀,让人觉得可怜。

有人说,杨二嫂可以自救,比如经营别的营生等。

我想说,在那个时代下,社会普遍受封建思想影响,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杨二嫂们思维很窄,思想落后,难以习得新知。

豆腐店可能是杨二嫂或杨二哥家祖辈传下来维持生计的营生,一家也许就指着豆腐店度日。没有别的生存技能,不会象闰土一样种地过日子。

也不会象现代女性一样,可以自我充电,再次提升。做做自媒体,学学外语,练练技能等,丰盈和充实内心,待下次再扬帆启航。

而那时的杨二嫂们,难以自我救赎,更多的是等待命运的安排。这是他们可怜又可悲的地方。

颜值虽是正义,但再美也有迟暮的那一天。

现实生活中,不乏“杨二嫂”。

有次回老家探亲,遇见高中班花。10多年没见,她已有两个孩子了。我见到她时,她正手忙脚乱的给小孩子换尿布,一边训斥旁边捣乱的大孩。

高中时期,我一直生活在她的女神光环下。她跟我谈起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老公不挣钱,孩子不听话,她家开支用度大,婆媳相处不顺等。

我那时有种美人迟暮之感。

曾经的班花,艳若桃花、高不可攀,男生们心目中梦中情人,身后一大堆“的大猪蹄子”、“高富帅”趋之若鹜,大有“公子王孙步后尘”之势。

但她们在离开象牙塔,嫁作他人妇,走近锅碗瓢盆、油盐柴米,历尽一地鸡毛、生活惨虐后,曾经的辉煌便以不再,女神终还是走下神坛。

这让我想起关于李敖与胡因梦的段子:

李敖离婚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他:“前妻胡因梦那么美,对你又那么心,为什么你舍得弃她?”

李敖的回答是:“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憋得满脸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此话一出引起不小的争议。诚然,女神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再美的女神终是要回归生活,回归平凡的。

正如歌里唱到:“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但即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它如初恋。虽然现实是“黄脸婆”,但心情是“谁还没有年轻过呢”。

结语

如今,杨二嫂时代已然过去,当下的我们更应正视人生的价值。不要认命当前,也不要否定过去。当年也好,过去也罢,甚至将来,都是生命长河中不可或缺的片断或插曲。

两千多年前,塞涅卡就说过:“我们何必为人生的片断而哭泣,我们的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诚然,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应怀着敬畏之心看待每一段美好。

考考你,选哪张?

曾经有这么两张照片,一张是少女照,明眸皓齿、美艳动人;一张是老妇照,沟壑纵横、沧桑毕显。请问哪张照片好?

也许多半人会说"艳若桃李"的好。但若以禅僧的眼光来看,这个答案“错了”。那么另选"丑似榆木"的呢?同样也”错了"。

禅僧自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

人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项。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随着世间的流逝,灿烂也罢,枯萎也罢,都会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

进而言之,灿烂和枯萎只是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灿烂过后即是枯萎,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后又孕育出新的灿烂。

所以,两者都无所谓好或坏,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就看你怎么欣赏了。可以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美好的。

我想,这才应该是对"美"的正确认知吧。

关键词:

上一篇:节目预告|紫菜云:数字赋能 加快推动基建资材循环再利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